首页

国产sm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9 16:30:54 作者: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获三方面新发现 浏览量:77609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 题:台湾儿童戏剧教师萧兆宏:教育者的满足来自微末处

  作者 张杨彬 郭雯

  “可以请你帮忙保护这只小刺猬吗?”萧兆宏单膝跪在一位小学员面前,手里拿的硬纸板做成的“小刺猬”,是这节戏剧课的道具之一。面对这位因害羞“岿然不动”的小朋友,他不住地引导与询问,常常一节课上完,衬衫也被汗水湿透。

  来自台中的萧兆宏本科就读语言学,余暇时,他就去话剧团做兼职演员。20岁出头的他本要走向演艺之路,却因一次在台湾乡村幼儿园代戏剧课的经历转变了职业方向。他记得,学生中一个刚经历丧亲之痛的男孩,在戏剧中找到了慰藉,“孩子说,萧老师,就像我们排的戏,爸爸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当我抬头向天空讲话,他能听到。”

  这次经历让萧兆宏真正领会戏剧之于生活的意义,也让他正式从舞台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少儿戏剧教育讲师。“戏剧就是模拟人生,通过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关照自身,从而使人多做快乐的事,少做后悔的事。”

台湾青年萧兆宏在戏剧课上与孩子们互动。张杨彬  摄

  2000年初,台湾少儿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但少子化的隐忧也逐渐显现,这让刚步入该行业的萧兆宏有些迷茫。他写书、出版、招生、上课,“朋友们好奇为何要将精力投入一个即将‘落日’的产业,从商业前景看,这不算十分理智的决策。”他对此的解释很简单,和孩子们在一起,发挥所长,让他乐此不疲。

  2007年,萧兆宏从台湾到大陆,仍是以儿童戏剧老师的身份。“台湾的教培行业起步更早些,可以说,大陆家长的焦虑和压力,台湾家长也大致经历过。”刚到大陆时,萧兆宏发现家长对该教育培训的接受度尚有不足,他就以语言学习“搭桥”——做儿童英语戏剧教育。“很多家长最初报名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英语,反而最后戏剧带给孩子的改变,是令他们意想不到的。”

  说起哪个孩子最让他印象深刻,萧兆宏沉吟半晌,从十几年教学过的学生中选一个,的确有些困难。他记得十四年前第一所与他合作的大陆幼儿园,曾经的稚子如今已上了大学,而他们之间的联系未曾中断。生日时,萧兆宏也会收到来自各地孩子的祝福。正如他所言,“教育者的满足往往来自微末处”。

  萧兆宏如今通过与在地学校、教育机构等合作的方式,将戏剧教育推广到更多地方,北京、上海、深圳、日照、连云港等都是他每年来往穿梭的城市。“大陆的教育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萧兆宏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更多家长认可了高质量陪伴及科学养育理念,这让戏剧教育、美育教育等成为颇具上升空间的领域。

  谈及未来,萧兆宏没有描绘出一个巨大的商业版图,他说,教育不能用规模丈量。“稳是最快的发展。未来我就想好好做老师,好好地对待每一个相信我的学生和家长。”

  “也许一次公开课能接触50个家长和孩子,其中5个想试试看,那我们就认真教好这5个小朋友。余下的45个孩子,至少我们种下一颗戏剧教育的种子。”说罢,萧兆宏起身去迎门口等待他的家长,又有人来咨询报名了。(完)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百岁八路军女战士郑织文逝世,系金一南将军的母亲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营院内,悠扬的歌声响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精彩的军旅生涯转瞬即逝,当返程的列车即将到站,军旅的时光也即将走入尾声。转身不坠青云志,卸甲归田亦栋梁。愿战友们,以梦为马、不负青春韶华,扬帆起航,续写人生新篇章。(完)

【这个城市有点潮】林芝:在云端“桃花源”找寻梦里的人间三月

桂平10月19日电 (记者 黄艳梅)稻渔重要文化遗产表演、稻渔全产业链产品展示展销、稻渔特色产业推介、稻渔烹饪比赛……10月18日至19日,2024年首届稻渔文化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第六届广西稻渔丰收节活动在广西桂平市举办。

贺一诚:深化司法改革的脚步不能停歇

音乐也是情感的寄托。今年立冬,黄酒开酿之际,新歌《黄酒颂》《问酒》上线多个音乐平台,受到热捧。作词人杨水土受访时说,人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歌曲以黄酒为主题,其中《问酒》融入“人生得意须纵酒”等内容,能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镇院之宝”《茶馆》开启北京人艺上海驻演

在今年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重申了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功能,强调“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6个方面的工作部署,也重点围绕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强化中部地区重要功能来布局。

“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工

上海3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新药研发和医药产业发展在保障民众健康、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资讯
飓风袭击利比亚引发洪水 美媒:恐致上千人遇难

近年来,羌纳乡不断深化与各类优质企业的合作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原材料供应、转移就业等途径,让农牧民民众吃上“产业饭”。羌纳乡巴嘎村依托靠近林芝米林机场的区位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在2017年引进优质企业——西藏可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可为巴嘎村带来10余万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并以每年每亩50元递增;朗多银丰生态农场通过土地返租倒包、圈舍出租、吸纳劳动力务工等形式,积极帮扶农牧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目前已帮扶困难民众300余次,带动增收约9万元;林芝盛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基地+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提供岗位、提升技能的方式,覆盖周边5个村208户830人,累计带动民众增收200余万元;西噶藏纸加工合作社采取“政府扶持+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藏纸加工合作社规模,带动脱贫户9户39人增收致富,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在此基础上,还涌现出诸如西嘎民族文化传承体验馆、朗多客栈群、巴嘎慈祥阳光农庄、米尼吉秋米利民家具农民合作社等一批优秀本地品牌,不断优化产业模式,带动民众增收,让民众不离乡不离土吃上“产业饭”、赚上“产业钱”,助力乡村振兴。(完)

热门资讯